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Liberdade的博客

Elibera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三十年代的中西交融  

2011-03-30 17:50:38|  分类: 音画百艺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三十年代的中西交融

碟评 2011-02-21 14:56:52

三十年代的中西交融 - 李皖 - 李皖的博客

 周璇/周璇

  为纪念百代(EMI)创立100周年(1897-1997),东方和西方都推出了不少老唱片的新版本。中国方面推出的,主要是旧上海的流行音乐。其中最为人瞩目的是周璇。
        这张CD版的周璇,共收入了17首歌,其中《何日君再来》是两个版本。虽经日本方面重新刻制,音质上并无惊
人之处:依然是那种老式留声机的音色,依然是我们早已相熟的咿咿呀呀。
        每一个时代都有别的时代无法替代的声音品质,这是音乐史上弥足珍贵的资源,后人再怎么创造也炮制不出来
。你会发现,它们并未刻意去寻找,却成了那个年代物质和文化的高度凝炼。
        听周璇的歌曲,我们知道了三十年代,知道最早的流行音乐是怎样接续了旧时代的余绪,同时又具有全新性。
旧式文人意趣,旧式民间小调,配上西方当时的舞厅音乐,既有外来因素,也有本族土壤,如《拷红》,十数年前听这首歌时,正值重映粤剧《红楼梦》,一听之下就以为这是《西厢记》戏曲中的一个段子,其实不是。但那旋律和歌词,确实是从戏曲中化来。
        据知情人说,周璇声音很小,没有话筒根本听不见,她不是放大声音,而是用很小很小的声音唱。这才是新旧
艺术真正的分水岭:人声不是人声,而是肉嗓加麦克风!没有麦克风就没有歌剧和民歌之后的各种新人声。旧的小曲怎么会变成流行音乐?根本点就在这里。时代艺术的诞生必有时代的“物质”关键,机器传播就是流行音乐诞生的关键。当然,它的背后起作用的,当是整个的工业文明。

 

*这是为一本时尚杂志撰写的一组碟评之一,写于1998年,后收于《我听到了幸福》,三联书店出版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530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